
我最新的一部桌機,四核心主機花費約四萬,加上螢幕花費約一萬六,也算是一套花費超過五萬的電腦。但只花一千元買一個堪用、鋼材還勉強算厚,並配有25CM側板風扇的低價機殼。
在秋天涼爽的季節購入,一直不覺得用起來有什麼問題,畢竟只是拿來把硬體裝箱的耗材罷。
直至最近擴充硬碟,天氣也逐漸轉熱,室溫到達30度,就覺得該汰換了。
如果只有裝一、二顆硬碟、等級普通的CPU、顯卡,用這樣的機殼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因為過去買桌機都是以便宜、預算經濟為考量,而忽視機殼的重要性。

- 風扇位置設計不良:25CM側板風扇支架的位置阻擋,使得第一個硬碟槽不能裝硬碟。
- 缺乏散熱孔:整個機殼除了風扇安裝位置外,很少有散熱孔設計,也許是為了美觀?!但是嚴重影響機殼散熱。
- 預留風扇安裝位置過少:除了系統風扇(前*1後*1)、側板風扇(*1),就沒有其他可以安裝風扇的位置。
- 容易割手:我的手指已經為它多次淌血。
預計這個週末就要把機殼汰換掉,目前設定的目標是Cooler Master CM-690,號稱上下左右前後都能裝風扇的高C/P值機殼,但是不是真的好物,也要等用過才知道了…
夏天到了,要開始關切電腦的溫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