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0日

最後理論:就像在電影院讀小說

最近為了培養閱讀長篇文字的習慣,幾乎每個星期都會看一本新的小說,我偏好的小說類型,屬《達文西密碼》這類的推理小說。隨著緊湊的情節發展、分歧糾纏的故事路線,只要再加上一杯咖啡或熱可可,就能夠盡情享受夜讀、晨讀的美好,這是一種廉價卻高品質的娛樂。然而,喜歡挖掘新書並不能每次都挖到寶,特別是從排行榜中挑書,就像在玩踩地雷一般,行銷的包裝很容易魚目混珠,許多時候花錢買來的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雞肋並非一無是處,有了它反而讓佳餚更顯得美味,就像最近讀到的一本新書《最後理論》,它名列今年的暢銷書排行榜。

《最後理論》是一本關於物理學的推理小說,以愛因斯坦晚年的研究「統一場論」作為故事的梗,這個理論將電磁與重力理論整合在一起,是在相對論之後所發展,但即使到愛因斯坦臨終前,仍沒有任何結果,留給世間的是一個問號,愛因斯坦晚年曾說:「統一場論將被遺忘,但在未來會被人們重新發現!」。最後理論指的就是這個謎樣的統一場論,它以一個假設作為前提,就是愛因斯坦的統一理論其實是已經完成,但他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這種可以在不同維度空間中讓物質運動的理論,如果被政府或恐怖組織濫用,危險程度將是原子彈的數倍,人類世界將因為仇恨而輕易毀滅,因此不肯將發現公諸於世;但愛因斯坦就覺得這是個有機會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發現,如果在未來有一天這個世界不再紛亂,所有種族和平共處的新世界就可以將它加以利用,人類文明將有長足進步,因此他將理論拆成幾個部份,分別交給他信任的弟子。這個直到21世紀仍未對外公開的秘密,是幾宗謀殺案背後的主因,主角大衛雖然不知道這個秘密、甚至算不上物理學家,但不幸地在醫院探訪他臨死的教授之後,開始遭到一連串政府及恐怖份子的追殺。

作者是個天文物理學家馬克,他深厚的背景知識使小說內容不是那種完全鬼扯蛋的類型,而逼真與精彩的描述更使得這本小說讀起來就像在看大卡司的好萊塢電影,但又比玩弄特效的動作片多了些文學。在提及專業知識的部份,作者刻意安插許多專家(主角)對麻瓜(故事中的小孩或外行人)講述的口吻,讓讀者即使沒相關背景也能夠輕鬆閱讀。

這本書的外觀也值得一提,封面的質感很漂亮,是擺在架上就會吸引目光的那種,有特殊紋路的深色書皮加上閃亮的銀色標題,當然在這種吸引人的行銷包裝下,內容才是真正讓它值回票價的主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yhcode by lyhcode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