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日

經濟學人 World software: Who holds the key?

在這篇文章中,Key所指的就是"分享",開放原始碼、開放API、開放平台,世界知名的許多IT大廠都紛紛加入開放的行列,將它們的產品、服務,使用各種形式與大眾分享,然而企業追求的是獲利,這樣的分享作為當然不是純粹做善事,願意分享的領導者並不是突然大發慈悲,而是懂得運用策略,將龐大的企業外資源變成可以控制。

如今我們已經很習慣一件事,就是許多工具、開發平台、甚至作業系統都不用花一毛錢,我們不用任何花費就能開發在特定系統上的應用程式,然而仍擁有這些系統的廠商有權訂價,向大眾索費,但它們選擇不收費的原因,一定是這麼做有更大的利益。

試想什麼都要使用者付費的Apple,作風一向都是封閉,如今卻讓眾多的開發者都能寫自己的應用程式,能丟到Apple AppStore上販售,一同分享iPhone/iPod Touch應用軟體的商業大餅,這種做法有趣、前瞻,未來不確定但許多人看好。

或許在某個未來,電視頻道也能分享收視平台,讓拍片公司、工作室能夠免費上傳作品,只要有觀眾付費收看,平台與作品所有者就能分配收益,那創造出來的樂趣或許就能夠完全取代今天許多無聊、沒水準的電視節目,每天都能從電視找到新的快樂…

企業選擇開放、封閉,其實沒有絕對一面倒,往往是右手實行開放、左手緊握封閉,例如Apple就不可能樂見其他廠商也能製造iPhone相容機,即使Google將手機平台Android開放出來,但自家核心的搜尋技術仍是商業機密,就算微軟送了一堆免費、開源軟體給使用者,還是必須先花錢買套Windows。

「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用在慈善事業,有機會讓人心靈充實;用在營利事業,有機會讓人口袋飽滿。有智慧的企業除了獲利,同時也能贏得眾人掌聲喝采,能讓消費者喜歡的,通常就是這一種。

請看,經濟學人:World software: Who holds the ke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yhcode by lyhcode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