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0日

汽車隔音 - 邁向更完整的全車隔音

完成兩個隔音項目(後音響棧板、後座下方)之後,瞭解到隔音的材料有多麼貴、施工有多麼麻煩費時,要不要繼續完成其他位置的隔音呢?
這讓我有點猶豫,走到了是否要繼續隔音的十字路口。
到底效果是如何呢?
根據今天試車的結果,確實有以下的改善:
  1. 在未隔音前,某些歌曲片段,會引起金屬共振,出現很明顯雜音;這個改善效果很顯著,雜音消失了,節奏也感覺較明確。
  2. 後行李箱傳來的刺耳噪音(由後行李箱的一堆腳踏車用具引起),很明顯被阻隔。
至於由後車輪及傳動系統傳來的聲音,感覺並沒有什麼差異,可能要等行李箱、輪拱也做完隔音,才能比較感覺得出來吧。
有些聲音是來自車子零件本身老舊的問題,例如我的剎車有很明顯的制動噪音,那種尖銳的摩擦聲音,應該就不是隔音能解決的問題了。
晚上前往台中的路上,將不同類型的音樂播放過,感覺這種更能夠將音樂細節表現清楚的音響效果很棒,特別是在自己動手改裝之後,享受那種提昇價值的樂趣。雖然到台中只要一個小時,但是又加碼開國道六號到埔里,再接136山道到台中,花費兩個多小時,重踩油門加速時,後方傳來的噪音似乎少了點(不確定是否為心理作用?!)。
網路很容易找到汽車隔音的分享文章…
例如這篇不錯的文章,雖然沒有圖片,但是用文字將需要隔音的位置與作法交代得很清楚。
這個無名相簿有隔音DIY施工的過程照片,包含輪拱等位置。
另有個專業汽車隔音的部落格,是店家幫忙顧客施工後所作的紀錄,雖然有些專業細節被隱藏了,但還是值得作為自己動手前的參考;在這個網站看到一些「隔音失敗」的案例,根據文章的說明,是顧客原先做過廉價的隔音服務,結果裁切亂七八糟,施工密度及層數也嚴重不足。
檢討目前的隔音施工,我認為自己有個做得不完美的地方,就是在貼制震墊及隔音墊的時候,裁切面積太小塊,因為一開始認為小塊面積比較容易避開螺絲及塑膠釦的固定孔位、以及一些日後可能拆卸的零件,但這樣拼拼湊湊出來的結果,整體並不美觀(雖然在組裝完成後是隱藏著看不到),小塊的黏貼也比較容易在日後受熱脫落。
改進的施工方法應為,盡量一次用足夠大的面積直接覆蓋,從角落開始邊黏貼邊撕開背紙,遇到需要避開的位置,再用大剪刀裁出適合的形狀,同時在貼上的時候,應該避免手有拉扯的力道,因為隔音墊很有彈性,只要拉了就會變長,不但使原本計畫好的大小變得太過長,以一般黏膠的特性來看,拉長後也可能影響黏貼的耐久程度。
另外在防水隔音墊的上方,將再增加價格較低的拼布隔音毯,雖然這種材質不具防水防火功能,但用在車室內許多地方仍可以填補空隙;在室內裝潢的專業隔音,通常也都是同時混合多種專業隔音材料,才能吸收不同音頻的噪音。
繼續完成全車隔音,估計光材料花費就需要一萬多元,也考慮交給專業店家完成其餘如防火牆、輪拱、板金內側填充等部份,那些部份並不是我這種拿著兩三隻起子和板手的普通老百姓就能自己動手。
我的15歲高齡老可,里程數也累積達17萬7千公里,說真的,要賣也賣不到五萬的車,花一萬多元整理這種跟行車無關的東西,的確是瘋子的行為。但是…
  1. 也因為它是部老車,可以讓我這樣胡搞瞎搞,當作認識汽車整裝DIY的第一課。車子也變成大玩具,生活就更容易找到樂趣(只是小朋友就有更多出走的理由)。
  2. 我本來就對國產新車沒興趣,自從開了老媽的新車New CRV之後,更深刻地覺得,要換車至少也要像Peguot 206、Subaru Impreza、VM Golf的性能與操控才會動心(但根本沒coco可以考慮啦);我的頭殼還沒燒到想把國產老車改到比BENZ/BMW還安靜,但如果花個沒幾萬多元,就能有媲美頂級國產房車的寧靜度及音響,又是自己動手改造,那就能夠實現我的第一個房車夢啦。
  3. 如果改造試驗能夠滿意,那麼將影響到日後購車的抉擇,在還沒有足夠預算入手進口性能車之前,將不會考慮買台七八十萬的國產新車來滿足虛榮心,而是改以尋找一台狀況還OK的中古車(約二、三十萬),再將省下的錢拿個十萬出來提昇內在(隔音、隔熱、影音娛樂、音響、賽車方向盤、賽車座椅…),一來不用怕車被偷、二來可以依喜好改裝(當然買新車也能改阿…只是新的東西就拆下來丟掉…太浪費…)。
  4. 無論有沒有新車,都還是必須維持一台舊車,才可以方便4+2載腳踏車出遊。
通往全車隔音的境界還有很多的路要走,也有很多的小朋友要因此出走,值得or不值得即將揭曉,請繼續期待續集…

2 則留言:

  1. 完工後,加支麥克風,是不是就可以唱行動卡拉ok了呀?!

    回覆刪除
  2. 這只要放NB上去就解決了阿><

    回覆刪除

lyhcode by lyhcode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