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5日

請大家幫助這隻可憐的小狗狗~在蘭勢大橋附近的大峽谷

這篇文章希望為小狗找到主人,若您沒辦法成為牠的主人,也請幫忙轉貼本文,讓牠能夠儘快找到溫暖的家。

網址為 http://blog.lyhdev.com/2009/05/blog-post.html

下午開車到東勢、卓蘭交界的大安溪附近,想到大峽谷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是921震災後形成的天然景觀,河床旁邊的岩石有數層樓高,很壯觀但也十分危險,要注意自身安全也最好別讓小孩靠近。

但是重點並不在於大峽谷…

而是我們在靠近大峽谷的入口處,發現一隻疑似剛被棄養不久的小狗。

下車時我拿著一份雞排,這隻狗聞到我手上的雞排香,就開始靠近,原本只覺得又是隻可憐的流浪狗,不能隨便餵食,免得狗群在這邊成群結隊,一定會滋生很多問題;於是不理牠繼續往溪邊走去。

但是這隻狗一路緊緊跟隨,我開始察覺到牠似乎是隻剛被主人棄養不久,不知道怎麼在荒野覓食的寵物犬,並且牠相當有教養,並不會因為乞食就吠叫或撲過來,而是始終保持著一段距離,望著我手上的食物,飢餓地露出只是想飽餐一頓的神情。

於是我將手上的半塊雞排給牠,似乎已經餓了很久,一下子就把肉、骨、碎屑吃得一乾二淨,真希望手上還有食物給以給牠。

往大峽谷的路上,牠一路跟著,但並不是想要食物的那種跟隨,雖然才與這隻狗相遇不超過半小時,但是有一種帶著已經養很多年的寵物出遊的那種感覺,牠有時會停下來逗留原地玩耍,然後又奔跑過來,如果跑到前面,也會停下來等。到水塘邊,會趴下來玩水,在大石頭上,也會用匍匐前進的方式嬉戲,我們要回程的路上,牠還在後頭跟著,將其他流浪狗給趕走。

這隻狗實在很可愛,我並不知道是什麼品種,中型犬、腳不長,身體很長、臉型跟眼睛很像絨毛布偶般;雖然牠浪跡天涯把全身弄得髒兮兮,但仍然不失可愛、高貴、氣質…等各種寵物犬的迷人之處,很乖巧聽話、有那種可以溝通的靈性,是一隻有格調的狗;我實在想不出任何理由可以讓牠的主人將牠丟在這杳無人煙的地方,實在太殘忍…太過分…如果真的是惡意遺棄的話…那實在不配當人…

和牠相處的一小時,時間很短,卻是這輩子很難得有的經驗,遇到一隻真的讓我很喜歡的小狗狗,跟牠一起散步就覺得很美好,…

只是,…
- 我實在沒時間照顧狗狗,平常各地奔走,更不可能定時餵食、清潔。
- 家裏很小也沒地方可以養中型犬,一隻小瑪就已經搞得天翻地覆。

當下不知道該怎麼幫助牠會最好,在上車之前,牠很乖巧地在車後一兩公尺外遠遠望著,似乎知道我們沒辦法待牠走,我看著牠許久才不捨地上車,然後又再下車看了下牠是否有遠離危險的夜間馬路。

回到家很晚了,仍然很後悔沒有將牠帶走,雖然我沒辦法養牠,但或許有機會讓牠離開險惡的環境、找到新的歸宿。

很希望有好心人士能夠收養這隻小狗,地點就在卓蘭堤防,往大峽谷的入口附近。
- 經緯度 N24.29510 E120.83374
- X座標231942、Y座標2687518

檢視較大的地圖

若有人收養牠,也請讓我們能夠再次見到牠,我們願意為牠的飼料、美容盡點心意。

文字難以形容的,就交給影像吧~
















2009年5月13日

汽車音響DIY - 前喇叭換裝(1)

這篇只能算是計劃該怎麼做,查了些資料,自己做點筆記。

CORONA的前喇叭,原廠只有4吋,保留的空間最多也只能容納這種size,雖然也有4吋的分音喇叭可以買,但是效果遠不如6.5吋,而且價格並沒有比較低,選擇也比較少。直接換一個4吋雖然省事,但花錢卻無法得到音響效果的升級,當然不考慮。

新車一般都是安裝在兩個前車門,位於下方的踢腳板附近,這種情況就會比較容易改裝,即使原廠的喇叭尺寸小,也只要多鎖一個墊高的喇叭座即可。但是CORONA原廠門板可沒這麼幸運,根本沒有保留喇叭的安裝空間。

CORONA的前車門飾板,完全找不到可以直接鎖喇叭座的位置。


一般要解決這種問題,是直接找專業汽車音響裝潢店做木工套,例如拍賣搜尋「門板 木工 喇叭」可以找到不少改裝服務。

製作最簡單的喇叭木工套,行情大約從3500元起跳(兩個門),如果要做得漂亮,外面貼皮、跟原廠的顏色一致,就需要4500、5000,甚至複雜一點的多音路喇叭座連同分音器都可以安裝,價格就破萬。

對一台新車來說,這並不算太貴,畢竟要做得漂亮才不會破壞原本的內裝;但是對老車來說,這就需要考慮很久了…

考慮很久之後,目前的打算是…自己做一個算了,即使也要花不少材料費和時間,但卻可以學到不少東西,這種DIY精神也讓我目前樂在其中。有台老車可以瞎搞,感覺真好。

既然要自己施工,當然就考慮用高規格的方式來做,也就是要做到跟專業店家施工看起來差不多。

只是從來沒接觸過這類的施工,完全沒有概念和基礎,一切從零開始。

拿出Google爬文的看家本領,一篇篇開始爬起。

那些看起來造型流線,跟內裝很搭的木工套,到底怎麼製作的呢?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手藝精良的師傅能夠將木塊裁切成那種形狀,如果真是如此,那還真是賺辛苦錢阿,一度覺得乾脆把辛苦錢留給別人賺好了。

直到看見這篇「音響.木工安裝」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整個施工過程就是…
- 先做6.5吋木框(直接買現成比較快,只要200-300元)
- 用補土修飾邊緣變成和內裝比較搭的流線型
- 貼上絨布、合成皮革

看起來,材料並不會太多錢,所需要的就是些手藝和時間。

接著,我想瞭解一些賣家所稱的FRP材料,這看起來似乎要很專業才有辦法做。

FRP(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是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的簡稱。

有很多專業的汽車裝潢,都是採用FRP施工,做出來的效果就跟原廠內裝幾乎是一樣。

網拍找得到一些專賣FRP材料的店家,材料的取得應該不是問題,所以就剩下技術需要克服。

FRP到底能不能自己DIY呢?

我目前還不清楚這東西是否容易塑形,繼續找資料。

發現Mobile01上有位達人,自己做出超漂亮的PDA、筆電底座,可以完美安裝在中控上方,他用的材料正是FRP,看這篇討論

由他的製作過程,可以推斷出…
- 骨架部份還是要以木工製作,但形狀只要用來支撐
- FRP的施工過程似乎不太需要特別的大型設備

再來,又找到一篇網誌,從文章中看到另一種施工方式,可以做出跟原廠內裝飾板一樣的形狀。但這篇也同時提醒FRP使用的材料,具有危險性,若不小心可能造成爆炸、穿刺皮膚的危險。

看來FRP處理起來應該不太容易,需要再研究一下。

參考資源
網誌文章 - http://tw.myblog.yahoo.com/eCar-pc/article?mid=303&prev=321&next=164

2009年5月12日

DIY玩佈置 - 窗貼、窗簾

這一次要DIY的目標就是房間改造啦,首先從窗邊開始著手。

房子是租的,所以窗框不能惡搞,不然還真想噴成白色。

但還是可以彩繪玻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窗貼(玻璃隔熱紙),B&Q的窗貼種類非常多,有些進口窗貼的設計趕真的很美,只是一張四、五百元,貼滿可能要花費數千;於是我只考慮B&Q現場裁切的款式,每個單位是寬30cm*長90cm,售價75元起。

仔細計算一下面積的話,B&Q的窗貼比大賣場的還貴了些,但是種類很多容易挑選,材質、厚度、背膠也比較好,因為是依照需求裁切,所以貼起來就不會有拼接的部份(但玻璃太大片的話還是免不了要拼圖)。

工具的話,在B&Q的窗貼區也有銷售整組的專用工具,但要價三百多元,並不划算。只要到油漆區購買60元以內的壁貼刮板,再加上一般的美工刀就足夠。

窗貼怎麼用貼才會完美呢?

其實不管功力有多深厚、施工多麼小心仔細,直接貼到窗戶上,一定都會失敗,氣泡、皺摺的問題會讓整個窗貼看起來很不美觀,萬一貼錯撕下時,也可能留下殘膠,那塊窗貼基本上就無法使用了。

貼窗貼的秘訣就在於,一定要先均勻灑水,來看看整個過程紀錄吧。

先將玻璃窗整個拆下,徹底清洗。


對於玻璃上殘留的膠帶、或之前的窗貼拔除後遺留的殘膠,是最麻煩清理的部份,但是一般的玻璃要完全清除殘膠並不困難,而且也不需要用到很臭的柏油貼紙除膠劑(一種化學溶劑),只要耐心地用美工刀片(或專用的玻璃殘膠刮刀),先用水淋濕後再刮,很容易就可以將殘膠刮下(但可別拿去刮車子的玻璃)。刮下的殘膠很像嚼過口香糖,因為有水的關係不會黏,最好直接丟到垃圾桶,否則乾掉後還是會很黏。


清洗乾淨之後的玻璃,用稀釋肥皂水(只要讓玻璃表面滑滑的就足夠,太多會殘留皂痕)噴灑在整個表面,將窗貼先裁切出合適的大小(比真正要貼的面積再大一些),接著將窗貼從一邊慢慢撕開後貼上,由於有水的關係,窗貼並不會直接黏在玻璃上,慢慢撕開窗貼背紙是為避免窗貼自己黏成一團,接著再滑動(添加肥皂水很好滑動)到適當的位置上,接著用壁貼刮板將水和氣泡刮掉,再用美工刀沿著邊緣切除多餘部份。



將水和氣泡刮得差不多之後,大致上就完工了,可以將玻璃窗裝回,等它自然乾掉之後,就會完全貼合在玻璃上。

窗貼的施工很簡單,材料花費也不高,在家就可以自己動手,貼完之後就像藝術彩繪玻璃,同時還可以減少日光直射,讓白天室內溫度不會太高,節省冷氣和電風扇的能源消耗,也增加在房間內的隱私。


在窗貼完成後,繼續動手DIY下一個項目,換掉原本的布廉。

由於布廉捲起後,收在兩邊還是會附著灰塵、雨水,有塵蟎、發霉的問題,要時常清洗,想更換也得訂製,好的花色布料很貴。

但窗簾還是個美化窗框的必要項目,想要取代布廉,可以考慮用捲簾代替。

若要走比較古典的風格,可以考慮竹編捲簾,挑選合適的顏色,通常比較沒花樣。比較具有現代感的捲簾,材質就有很多種,依照防水、防火、不透光、半透光等不同特性,材質可以是布、尼龍…等,除了用在房間、客廳,也可以用在浴室。在安裝完成兩片捲簾後,照片如下。


捲簾的好處不少,…
- 容易安裝,只需要固定兩邊的底座。
- 完全收起後,看起來就是細細一卷,不佔空間、不擋住窗戶,也比較不容易弄髒。
- 上下捲動的方式,對某些日照的角度較容易調節光量。
- 價格便宜,一組含座只要幾百元就買得到,自己裝又省工錢。
- 底色、圖案、花樣很多可以挑選,由於拉下後是一個平面,可以呈現的風格多樣化。

但是也有缺點,就目前的使用心得是…
- 由於只靠一邊(左側或右側)的拉線控制上下捲動,施力並不是直接傳導到軸心,所以並不好拉。

接下來,DIY玩佈置將繼續實驗…
- 改善室內的燈光效果,添加藝術氣氛的燈飾。
- 解決桌面雜物問題的懶人收納。

2009年5月10日

汽車隔音 - 邁向更完整的全車隔音

完成兩個隔音項目(後音響棧板、後座下方)之後,瞭解到隔音的材料有多麼貴、施工有多麼麻煩費時,要不要繼續完成其他位置的隔音呢?
這讓我有點猶豫,走到了是否要繼續隔音的十字路口。
到底效果是如何呢?
根據今天試車的結果,確實有以下的改善:
  1. 在未隔音前,某些歌曲片段,會引起金屬共振,出現很明顯雜音;這個改善效果很顯著,雜音消失了,節奏也感覺較明確。
  2. 後行李箱傳來的刺耳噪音(由後行李箱的一堆腳踏車用具引起),很明顯被阻隔。
至於由後車輪及傳動系統傳來的聲音,感覺並沒有什麼差異,可能要等行李箱、輪拱也做完隔音,才能比較感覺得出來吧。
有些聲音是來自車子零件本身老舊的問題,例如我的剎車有很明顯的制動噪音,那種尖銳的摩擦聲音,應該就不是隔音能解決的問題了。
晚上前往台中的路上,將不同類型的音樂播放過,感覺這種更能夠將音樂細節表現清楚的音響效果很棒,特別是在自己動手改裝之後,享受那種提昇價值的樂趣。雖然到台中只要一個小時,但是又加碼開國道六號到埔里,再接136山道到台中,花費兩個多小時,重踩油門加速時,後方傳來的噪音似乎少了點(不確定是否為心理作用?!)。
網路很容易找到汽車隔音的分享文章…
例如這篇不錯的文章,雖然沒有圖片,但是用文字將需要隔音的位置與作法交代得很清楚。
這個無名相簿有隔音DIY施工的過程照片,包含輪拱等位置。
另有個專業汽車隔音的部落格,是店家幫忙顧客施工後所作的紀錄,雖然有些專業細節被隱藏了,但還是值得作為自己動手前的參考;在這個網站看到一些「隔音失敗」的案例,根據文章的說明,是顧客原先做過廉價的隔音服務,結果裁切亂七八糟,施工密度及層數也嚴重不足。
檢討目前的隔音施工,我認為自己有個做得不完美的地方,就是在貼制震墊及隔音墊的時候,裁切面積太小塊,因為一開始認為小塊面積比較容易避開螺絲及塑膠釦的固定孔位、以及一些日後可能拆卸的零件,但這樣拼拼湊湊出來的結果,整體並不美觀(雖然在組裝完成後是隱藏著看不到),小塊的黏貼也比較容易在日後受熱脫落。
改進的施工方法應為,盡量一次用足夠大的面積直接覆蓋,從角落開始邊黏貼邊撕開背紙,遇到需要避開的位置,再用大剪刀裁出適合的形狀,同時在貼上的時候,應該避免手有拉扯的力道,因為隔音墊很有彈性,只要拉了就會變長,不但使原本計畫好的大小變得太過長,以一般黏膠的特性來看,拉長後也可能影響黏貼的耐久程度。
另外在防水隔音墊的上方,將再增加價格較低的拼布隔音毯,雖然這種材質不具防水防火功能,但用在車室內許多地方仍可以填補空隙;在室內裝潢的專業隔音,通常也都是同時混合多種專業隔音材料,才能吸收不同音頻的噪音。
繼續完成全車隔音,估計光材料花費就需要一萬多元,也考慮交給專業店家完成其餘如防火牆、輪拱、板金內側填充等部份,那些部份並不是我這種拿著兩三隻起子和板手的普通老百姓就能自己動手。
我的15歲高齡老可,里程數也累積達17萬7千公里,說真的,要賣也賣不到五萬的車,花一萬多元整理這種跟行車無關的東西,的確是瘋子的行為。但是…
  1. 也因為它是部老車,可以讓我這樣胡搞瞎搞,當作認識汽車整裝DIY的第一課。車子也變成大玩具,生活就更容易找到樂趣(只是小朋友就有更多出走的理由)。
  2. 我本來就對國產新車沒興趣,自從開了老媽的新車New CRV之後,更深刻地覺得,要換車至少也要像Peguot 206、Subaru Impreza、VM Golf的性能與操控才會動心(但根本沒coco可以考慮啦);我的頭殼還沒燒到想把國產老車改到比BENZ/BMW還安靜,但如果花個沒幾萬多元,就能有媲美頂級國產房車的寧靜度及音響,又是自己動手改造,那就能夠實現我的第一個房車夢啦。
  3. 如果改造試驗能夠滿意,那麼將影響到日後購車的抉擇,在還沒有足夠預算入手進口性能車之前,將不會考慮買台七八十萬的國產新車來滿足虛榮心,而是改以尋找一台狀況還OK的中古車(約二、三十萬),再將省下的錢拿個十萬出來提昇內在(隔音、隔熱、影音娛樂、音響、賽車方向盤、賽車座椅…),一來不用怕車被偷、二來可以依喜好改裝(當然買新車也能改阿…只是新的東西就拆下來丟掉…太浪費…)。
  4. 無論有沒有新車,都還是必須維持一台舊車,才可以方便4+2載腳踏車出遊。
通往全車隔音的境界還有很多的路要走,也有很多的小朋友要因此出走,值得or不值得即將揭曉,請繼續期待續集…

2009年5月9日

DAHON車主注意囉!08年多款折疊車全球召回維修

Dahon的08年多款折疊車「豎管」因設計不良,恐有發生斷裂的疑慮,所以展開全球性召回維修。

在08年購車、或09年購買08年庫存車的車主,若您的小折愛車是以下型號,請先上網站查詢,若符合需召回條件,則先列印召回更換單據,就近到Dahon經銷商免費維修。

Ciao P8, Curve D3, Curve SL, Glide P8, Jetstream P8, Mµ P8, Mµ P24, Mµ SL, Mµ XL Sport, Speed D7, Speed P8, Speed TR, Speed Pro TT, Vitesse D7, Vitesse D7HG。

Dahon 08 「豎管」全球性召回查詢網站

阿阿阿阿阿…我家的兩台Speed D7都中獎了…不過早就想換豎管了…原廠的很不耐操…騎沒多久就開始搖晃…可以免費換新的也不錯…希望新款豎管設計會好一點…

汽車隔音 - 後座、音響棧板

在汽車音響DIY完成後,喜悅可能沒辦法維持很久,因為很快就會發現,國產車的隔音實在很不行,甚至應該說是根本沒隔音可言。行車時惱人的噪音,需要開更大聲的音響才能蓋過,但是這樣環境的聲音實在造成耳朵很大的負擔,不但沒辦法放鬆心情也容易影響情緒,長途駕駛已經很疲勞,想舒服地聽個音樂都不行。

國產車的隔音之差,是沒有新舊車分別,相關的抱怨在Google就可以找到一堆

要怎麼改善隔音咧?

如果有逛過大賣場,注意過汽車百貨區,應該會看過有些車內腳踏墊,號稱加厚、具有隔音效果;也有一些號稱噴上後可以隔音的防鏽漆,價格都很便宜。

這些東西有效果嗎?

只能說,如果這麼簡單就能隔音,那原廠幹麼省這一點點錢咧,甚至業務自己送就可以了阿。

先不管車輛組裝品質如何,要做到更好的隔音效果,一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 好的隔音材料價值不斐
  • 隔音施工費時
仿間的專業汽車隔音,全車隔音的施工至少包含以下項目。
  • 車門隔音(車門鈑金與車門飾板)
  • 車室底盤隔音(車內踏板及前後乘客座下方)
  • 行李箱隔音(兩側內後輪拱、葉子板)
  • 輪拱隔音(含前葉子板)
全車隔音的報價,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一分錢一分貨,用料和施工品質差異頗大。
為甚麼不要考慮幾千元的隔音?原因很簡單…
  • 全車隔音需要的「有效」材料,一般零售能取得的價格,就需要約五千到近萬元,買材料當然不含安裝工資。
  • 完整得全車隔音,需要拆除幾乎所有的內裝飾板、座椅、地墊,要八小時完成的話,少說也要三個人一起施工,工資需要另外計算。
還是會有很多人覺得,花個幾千元就能施工到好,偷工減料一些也沒差,反正有點效果就好。
為徹底瞭解隔音所需要的施工成本(時間、材料),以及效果如何,我決定秉著玩物精神,拿我的15歲高齡老可(Corona)來開刀。
首先就是上網尋找材料,幸好有兩大拍賣網站可以比較,搜尋一下就可以清楚知道產品價格、種類。
隔音的材料有很多種屬性的區別:
  • 材質(PE、布、棉、…)
  • 防水性
  • 防火效果
  • 密度
  • 厚度
  • 有無背膠
  • 台灣製/進口
材質影響防水防火及密度,價格差異頗大,施工難易度也可能有區別,通常也會考慮用混合的方式,多層隔音增強效果;例如車門飾板內側可能跑進雨水,所以需要用防水的隔音墊;能有防火效果當然最好,以防萬一;密度愈高隔音效果愈好;厚度也是愈高效果愈好,但是必須考慮安裝的位置是否有足夠空間容納,例如車頂篷及門板就需要薄一點(3~6mm),行李箱及車室底盤就可以用厚一點(6~10mm);有背膠則在貼的時候比較方便,不必再另外上噴膠;台製當然比進口便宜,但效果如何可就要事先做點功課。
花同樣的時間安裝,當然就沒必要太過節省材料費,但是在預算的考量上,先排除很貴的進口貨,例如音響店常推薦的「Dynamat大辣妹」,那種品牌貨安裝全車材料費肯定破萬。
最後我決定參考專業隔音店的施工作法,選用兩種比較好的材料:
  1. 含背膠的鋁箔制震墊
  2. 含背膠的防水防火PE隔音墊(6mm, 9mm)
這兩種材料價格都比一般汽車百貨賣的隔音棉貴上不少;鋁箔制震墊並沒有便宜的替代品,在比較廉價的全車隔音,都是直接捨棄這一項;PE隔音墊也比一般雜布或泡綿隔音墊貴,但是密度較令人滿意。
施工順序是先在車子的金屬板件上貼制震墊,減少行進中的共振,然後再上面鋪上隔音墊,阻隔行車產生的噪音。
由於材料很貴,所以貼的密度就影響到成本,對於一些比較容易傳導噪音的位置,例如行李箱、底盤、輪拱、車門等,目標是90%以上的覆蓋率,也就是除了一些鎖螺絲、角落不易貼的地方外,全部貼上制震墊與隔音墊,其他地方則盡量達到70~80%的覆蓋率。
DIY最大的麻煩就在於,拆除車內的飾板需要知道螺絲、塑膠釦的位置,硬拉扯可能讓比較脆弱的塑膠零件斷裂;拆完之後,要能夠裝得回去也是一個問題。
最好能夠先上汽車的論壇,爬文找一下拆車需要的知識,或者找認識懂修車的人詢問。幸好我的老可還有個NA Club家族,該論壇有不少老可改裝達人,可以靠著網路文章自學,讓我比較放心開始拆車。
這個週末先施工兩處,分別是後座及音響棧板。
音響棧板需要先拆除後座椅、兩側飾板、後檔煞車燈及幾個固定釦,下方的金屬板件容易在重低音時振動,所以先貼滿制震墊,施工完成後就像下方照片,鋁箔制震墊看起來一大片閃亮亮。在棧板的背面原有的泡綿已經老化,以油漆刮刀去除後,重新鋪上9mm的PE隔音墊,同時也所上新的6.5吋木製喇叭底座,讓後喇叭能夠更緊密固定、減少振動。

後座底下有一大片金屬板件需要施工,由於老車長年累積許多灰塵,必須先用去漬油清潔,才能夠貼上制震墊。

制震墊貼滿後,再上一層隔音墊,需要保留螺絲及其他用來固定的孔位,我的作法是先大面積貼滿,再裁小塊的補齊間隙。由於背膠相當黏,不小心碰到就會很難拔開,所以要以貼隔熱紙、保護貼的方式,先貼角落固定後,再慢慢撕開背紙。因為隔音墊具有彈性,只要別一次貼太多,稍微貼偏還可以拉回修正。

這次兩個位置的施工,已經用掉30片制震墊、1.5片隔音墊(9mm),成本大約是$2,250。
雖然還沒全部貼完,但以Corona 1.6L的車型,90%以上覆蓋率的材料用量大約是…
  • 四個車門:40片制震墊、2片隔音墊(6mm)
  • 車室(前後座含腳踏墊):60片制震墊、3片隔音墊(9mm)
  • 行李箱(含輪拱):30片制震墊、2片隔音墊(9mm)
  • 車頂篷:25片制震墊、2片隔音墊(6mm)
共計155片制震墊、9片隔音墊,材料費估計約$11,925。
呃…好貴…

2009年5月6日

一路靠北騎…免費T恤好康報…

今年最特別的單車節目,終於要誕生了。不像很多旅遊節目只是騎個單車到處吃喝,就說這叫單車旅遊;「一路靠北騎」將單車熱從網路討論的大宗「mobile01」延燒到電視螢幕上,讓更多觀眾有機會認識到單車瘋狂世界的更多面貌。

在節目開播之前,官方推出串連貼紙抽獎送T恤活動,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吧。

活動首頁: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21&t=1041537



---------------------------轉貼-----------------------------------

「為什麼常看到路上好多人騎單車?」

「為什麼各地景點都能看到單車隊伍集結?」

「單車,為什麼這麼熱門、流行,還充滿了學問?」

騎單車有多迷人,您不必再因為不瞭解其奧妙而選擇旁觀就好,您的所有好奇、嚮往、疑惑、猶豫,都將有最清楚生動的解答!

現在就是讓Mobile01帶您進入單車世界的絕佳時機!


華人圈最大3C資訊網站Mobile01首度進軍電視圈

由台灣最TOP的主持人"斗哥"主持,最真實、最多互動的單車節目《一路靠北騎》

即將在五月二十四日(週日)晚上八點,在衛視中文台首播!

這是緊密結合網路社群與電視媒體的新型態節目,保證前所未見!

節目中不但會為您解開台灣單車熱潮的由來、介紹各地的單車車隊、獨家珍藏路線、挑戰自我等,更會介紹單車相關知識,包括保養、騎乘、改裝,當然也有01的傳統好物開箱文啦!

有參加單車活動的您,看了可以觀摩其他車隊、瞭解獨家有趣的景點

沒參加單車活動的您,看了就知道騎單車是多好玩的活動,絕對點燃您騎單車的熱情!

要五毛給一塊,Web服務難道不能簡單一點?

經由Aican(一位PushBa!及其他網路賺錢的愛好者)的通知,才知道PushBa終於已經推出部落格貼紙元件

這個消息令人高興嗎?噢…NO…

讓人感到很沮喪的是,這些我們部落客及網路重度使用者的贊助商,也就是網路廣告服務的提供者,手腳居然如此之慢。

敝站在2009年2/6日,距離今天剛好三個月前,就覺得PushBa!雖然可以Push某篇網頁,但是所得到的加值網址本身卻很難再Push出去,要像官方所說的…貼在討論區…貼在BBS…貼在網誌文章…貼在E-Mail內文,只能說,又不是吃飽撐著成天發文,就算這次給它貼個一百篇好了,下次有新的加值網址不就也還要在貼一百篇?!I'm not crazy…所以自行開發了「萬用版「PushBa!推薦小貼紙」,讓讀者輕鬆推、賺台幣」,提供PushBa!推薦網址列表轉換成RSS的服務。

只要有點Web 2.0概念的人都知道,要連結不同網站的內容,最方便的方法當然就是通過RSS/ATOM的訂閱,這樣子只要有最新的內容就會立即更新在其他訂閱的地方,部落格都內建這樣的功能,有些新聞網站、討論區、佈告欄也都支援這種訂閱管道,甚至還被應用在一些活動通知、狀態監測、實驗數據、…等,反正只要輸出符合RSS之類的XML規範,你拿個手機/PDA也能夠輕鬆訂閱、隨時取得最新資料,甚至以後家裏的電視機、電冰箱也能讀得到。

提供RSS服務會很難嗎?…很難…要花超過一小時才能做出來真的很難。

我們要的其實就是個這麼簡單的RSS服務,讓我們在你們家的服務所耕耘的那些內容,能夠更方便地讓我們可以應用在各種你們想不到的地方。

結果PushBa!官方很貼心地為我們開發精美的小貼紙服務,卻沒提供任何RSS/ATOM訂閱服務…真的是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精美的小貼紙造成多少問題呢?
  • 貼上去就要一大塊,雖然可以設定小塊一點,但是扣除漂亮的邊框所佔據的位置,一小塊又看不到什麼東西。
  • 除非小貼紙複雜到什麼都能設定(但那樣就相當難用了),否則很難做出跟部落格版面外觀一致,如果每個服務都要這樣搞,東一塊西一塊地貼下來,每個人的網誌都變成讓人眼花撩亂的分類廣告了。
  • 很多窮人買不起速度很快的電腦,像我的iPod Touch慢吞吞的瀏覽器如果要顯示含JavaScript語法和一堆裝飾圖片的小貼紙,不是它當掉就是我瘋掉。
  • 我們已經放上夠多的小貼紙了,真的不想要再多放一個。
我並不是真的那麼討厭小貼紙,而是要提供這種進階的選擇性(Optional)服務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將基本的服務做出來?!反正不管我們怎麼玩,最後都還是把流量給引導過去不是嗎?!如果我想買的是一台腳踏車,應該沒必要一份汽車型錄給我看吧?!

2009年5月1日

2009大雪山自行車飛輪登山挑戰賽…完成

幾個星期前,weiwei3220提醒我一場差點錯過的挑戰賽,也就是今天5/1的「大雪山自行車飛輪登山挑戰賽」,幸好即時趕上報名的末班車。

限額1500名正式參賽者,我的號碼是1387…再慢一點就殘念了。

這場比賽對我來說,算是新中橫的熱身練習,也順便練習早起。

但是…Oh~My~God…早上五點多就要報到…所以四點就要起床出發…這也太早了吧…

創下半年來首度在日出前起床的紀錄,…

加上沒報名的人數,總共兩千人共襄盛舉…

這次比賽從東勢高工出發,計時終點位在大雪山道路的43K處,前面6K是平路,接著都是連續上坡,有一些快速爬升的陡坡,過了15K補給站之後,坡比較沒那麼陡,但也一直是連續上坡,到27K補給站有個山洞,再來就出現一些高海拔的平路、緩坡,直到過35K收費站後,才出現幾段陡坡。

總之…山路就是一直爬…一直爬…無止盡的上坡…

在這場比賽,讓我見識到單車登山的老手是怎麼騎車,當我的時速一直掉到剩下11~13km/hr的時候,忍著腰酸背痛死命苦撐著迴轉速,旁邊一台接著一台登山車,配著很粗的1.75~1.9外胎、甚至是顆粒胎,有前避震、甚至前後避震,看起來笨重的車,卻在神人般的腳力下,聽到一陣咻咻聲從旁超車而過之後,就開始被海放…然後就看不到車尾燈了,更不用說那些從頭到尾都不見蹤影的公路車老手。那些騎得不可思議地快的,還有不少是女車友。

關門時間5小時,我花費3小時55分騎完,排名532,騎得快的人只用2個多小時就完賽,不知道還要練幾年才能達到那種成績…

下山有點危險,途中過彎後一輛公車突然出現在我前方不到兩公尺,幸好閃得夠快。但是連續玩幾十公里的下坡,真的很痛快。

大雪山林道騎單車,…

  • 雖然很多老手說這是休閒級,但43K的距離,海拔爬升將近2000公尺,還是要有長途騎乘經驗者較適合,參考大雪山挑戰賽路徑地圖(含坡度表)
  • 用品質較好的煞車皮,比較禁得住連續一個多小時的下坡。補胎工具及內胎,也要隨車攜帶比較保險。
  • 道路坑洞多,經常過一個急彎之後,就出現凹凸不平的路面,有些路段也有碎石、落石,如果是登山車,建議用比較粗的外胎(1.75+)會比較舒適。
  • 到中午就很容易起濃霧,許多路段能見度非常低,加上27K的山洞沒有照明,亮度足夠的前後燈必備。
  • 海拔一千公尺以後氣溫就開始驟降,保暖衣物及手套必備。
  • 沿途風景很不賴,算是台中附近可以在山林中練車的好路線。

雖然是第一屆活動,但這次的主辦單位競達單車協會,算是辦得很不錯啦,合理的收費也都有回饋給車友。

紀念品(一)、完賽獎座
看起來有質感…讚。


紀念品(二)、完成證書
是43K全程完賽哦!可惜只有紀錄抵達時間,並未扣除出發時間。


紀念品(三)、午餐便當
這個沒照片啦,就是個便當,可惜不太合胃口。

派出我的老鋼管學生車,沒避震前叉還是很重,但是偷吃步換上26x1.0外胎打100PSI,配上X7登山系統,還是可以奮力騎上山,只是下山的時候,被硬叉和高壓外胎震到手都發麻,快不能控制煞車了。這台車最主要的好處就是,騎累的時候,往地上一丟就可以去覓食,新中橫也要靠它了。


人山人海…






我太嫩了…以後要…早起練車啦…
lyhcode by lyhcode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