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0日

從「老貓學出版」電子書免費下載發現新閱讀時代

相信常逛部落格的朋友都認識「老貓」,他的新站是「內容推進實驗室」,近期分享許多對於數位內容出版的思考。我們正處在一個紙本書籍式微、實體書店逐漸消失的時代轉變,人們的閱讀習慣和以往大不同,特別是年輕一代,閱讀的主要來源是網路媒體,而電子書順應新閱讀時代的需求,試圖要取代印刷書籍。

但是數位內容的出版,可不是把內容變成可以在電子裝置上閱讀那麼容易;即使內容的呈現方式、電子墨水顯示技術,近幾年已經改善不少,但消費者付費、閱讀的習慣,還需要有足夠時間磨合。

老貓最近作出了一個令人期待結果的實驗,「書渴望自由」將《老貓學出版》這本書以免費EPUB格式公開,而且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但這可不代表老貓放棄「作者應享有的實質報酬」,書的每個章節都提供一組超連結,讓數位內容的讀者可以選擇「付費給作者」或「分享這本書給朋友」。對於真正有多少讀者會付費,我想多數人應該都不看好吧!不過這真是數位出版改革跨出的一大步,一位作者願意放棄比較有保障的版稅收入,先將內容送給讀者再說。

在LovelyReader網站,可以線上試閱或下載《老貓學出版》的電子書,下載的格式為EPUB,是一般電子閱讀器都支援的格式。

現在的出版業,跟幾年前的唱片業一樣,還找不到轉型的出路。建立DRM(數位著作權管理)是現行許多廠商採用的方式,這也跟之前許多數位唱片發行的方式一樣,目的是要讓「拷貝」變得跟實體商品一樣有門檻。

假使DRM真讓電子書真正受到保護,無法隨意複製,那就意謂著要使用封閉式的閱讀器。但這是一件多數消費者都很難接受的事情;以往買一本實體書,只要帶著不管到哪都能看,但受保護的電子書,卻只能使用限定的閱讀器,在廠商訂出的各種限制下才能閱讀。

實體書只要保存得妥當,可以存放很久,甚至放到書已絕版、連出版社都消失不見的N年後,還能拿出來閱讀。但被限制特定閱讀器才能看的電子書,在目前競爭激烈的局勢下,即使閱讀器買來可以耐用好幾年,提供這些閱讀機制的廠商自己能存活多久都還要打上個問號。當有更新更好的閱讀器出現時,可能還無法用新閱讀器打開自己買的書。

於是,要把「實體書」變成「虛擬化」的想法,往「保護內容不會被盜版」的方向走,似乎很難有解套的措施。

可是換個角度想,「容易複製」不正是數位內容的一大優勢嗎?傳統書籍要讓一本書給1000位讀者閱讀,需要印刷1000份,還要經過包裝、運送,時間就在出版的過程中浪費了。對於期待早一點看到內容的讀者,需要漫漫長等待,也沒辦法在出版後的第一時間透過網路「下載」。而喜歡書的內容想要推薦給朋友的讀者,可沒辦法點個「讚」就讓朋友也看到書的內容。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若是沒有名氣的作者,不太可能寫了一本書,就出現大批的讀者願意掏腰包。不管在實體書店或網路書店,大多暢銷書要靠著高成本的廣告、行銷,才能夠賣得出去,可不是每位用心的作者,都能幸運得到市場的青睞。透過現有的社交網路,其實有機會創造一個基於人際信任的行銷系統,當某位朋友跟自己一樣是某類書籍的愛好者,這位朋友確實看了一本書也推薦那本書,就表示自己花時間去看看那本書的內容應該會值得。

數位內容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散播到廣大的讀者眼前,再來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讀者為什麼付費?怎麼付費?的問題。

實體書的世界,「書」被當作一項商品實際交易,所以作者靠著把書印出來賣掉,才實際得到收入。但新時代的作者,其實有機會得到更多的收入來源,演講、辦課程、翻拍電影、製作成遊戲、銷售包裝精美及高品質印刷的書籍和週邊商品…等,不過,要先打響自己的名氣、擁有一群真正願意買單的粉絲。

但一位有潛力、沒名氣的菜鳥作者,要怎麼讓內容被讀者發掘呢?電子書或許是個可行的管道,因為傳統通路很難支付大筆預算幫菜鳥作者大打廣告,只要作者願意將內容公開、無限制分享,透過現今網路的資訊傳遞速度,好東西是絕對不會被藏起來。當十位朋友裏面有八位都說某本書讚,而且內容只要點進去就能看光光,這時候還不願意去看看作者寫些什麼的人,恐怕已經是相當少數了。

如果把電子書當成是一種行銷,那電子書本身就不應該跟實體書賣一樣貴,因為電子書不用印也不用包裝、運送,個人認為實體書售價20%以內算是個合理範圍。在電子書發行平台、閱讀器整合得很好的情況下,我喜歡的某位作者、某一類新書或是很多朋友最近都在看的書,能夠主動通知我購買,而且透過行動網路,就能立即在我的閱讀器自動完成下載、擺放到虛擬書櫃,那麼一本不受保護的電子書付出30~90元代價,可以省下等別人買完才能複製的麻煩,之後也能方便複製到自己的其他閱讀裝置,其實就跟花錢打電話、買iPhone/Android小程式同樣能接受,畢竟對於本來就願意付錢買書的人來說並不算貴。

但這麼一來不就肥了消費者苦了作者嗎?其實這也不見得,在可預期的幾年內,電子書要完全百分之百取代實體書是絕對不可能的,但變成「只有好書才能出版實體書」卻是樂觀其成。

電子閱讀器近期的發展,要有印刷書籍那種可以拿在手上、隨意畫記號貼便條紙,長時間閱讀不會太傷眼、也不怕沒電,擺在書櫃可以呈現得到「收藏喜愛的書」的感覺,都是電子書無法替代。

能夠低成本取得的電子書,對愛書的人來講有很多好處,因為隨時可以把大量的書帶著走,需要查詢的時候,可以快速檢索,想要推薦給別人的時候,又可以馬上點個讚。

對於真正喜歡的書、或喜歡的作者寫的書,再花點錢去把實體書買回來,享受精美的印刷、更好的閱讀品質,相信有很多讀者都願意,如果實體書有作者簽名、出版社願意折扣優惠給已經購買過電子書的讀者,那應該就有更多意願了。

已經擁有電子書的讀者,對於內容已經大概Preview過,對於擁有這本書值不值得,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雖然每個月都有一堆新書上市,但是多數人自己真正會想讀、想買的其實並不多,尤其是在內容都大概View過之後,就會得到一份願意付錢購買的「正港好書」清單。少花那些買到地雷書的錢,要買真正有用的好書就更加容易。

要把整本電子書用電子閱讀器看完,相信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那有多辛苦。而自己拿去印一份,不但看起來很沒質感,而且也同樣要花錢,還不如買出版社印刷裝訂好的實體書,再完整把內容詳細Review。

如果我買的電子書,用閱讀器打開之後,上面不是出現一條「贊助作者」的連結,而是「立即預訂實體書,附作者親筆簽名,早鳥優惠79折,再附贈作者巡迴講座優惠券乙張」。售價的部份,還能扣除之前購買電子書的金額,而且直接使用和購買電子書相同的「電話帳單繳費」或「信用卡繳費」,在實體書上市三天內就會宅配到便利商店或信箱。一本已經透過電子書確認是好書的實體書,我想點這個連結完成付款,對於有閱讀嗜好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困難(畢竟書中自有黃金屋嘛)。

由於電子書讓出版社能更直接與讀者接觸,一個整合得好的通路平台,應該能讓作者或出版社直接掌握哪些讀者是真正願意付費購買,並且一直以來都是有實際購買行動,透過數位化的發行平台,掌握了讀者的消費記錄和喜好,就能把新書訊息直接傳遞給這些讀者群,並且給予長期以來比較支持的讀者實質的「老客戶折扣優惠」,甚至老讀者把書推薦給其他人購買,也可以獲得些許的回饋。這些是以往傳統書籍發行很難做到的事,畢竟消費者不會留太多資料給書店,出版社也很難整合各方的資料,作者更不可能取得這些;而不同消費者在同一地方同一時間用不同價位買到同一本書,怎麼聽怎麼怪。但是數位平台「一定、遲早」能解決這些問題,只是看這個市場機制怎麼去改變結構、進行整合。

若是這些都能成真,我想電子書和實體書就沒有互相競爭、取代的問題,畢竟買實體書附電子書在國外早行之有年。實體書後面的Index做得在好,都沒有使用「字串搜尋」來得方便,實體書前面的目錄做得在好,都沒有「超連結到該章節」來得迅速;但實體書那種拿在手上享受閱讀的感覺,能把一本書看到破看到爛、筆記做到密密麻麻,一個飲料滴到的污漬可以回憶起在咖啡館的陳年往事,或是一份來自長輩親手贈與一本書籍的感動,都不是電子書能夠輕易取代。

很期待科技在幾年內能為閱讀帶來的革命,但同時也希望出版業別劃地自限,畢竟走向蕭條的行業將會供養不起用心的創作者,只會造成惡性循環的後果。

身為一個只知道怎麼買書、看書的消費者,其實我們想要的很簡單,就是輕鬆付完錢,就能得到一個享受閱讀的服務,然後覺得錢花得很值得。

3 則留言:

lyhcode by lyhcode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