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如果買書也能做公益?

不久前,我寫信向某線上書店的廣告策略聯盟提出一個合作案。因為我們經營的一項網路服務,使用了學術網路資源,自然不可能選擇有「回饋金」的廣告。但我的想法是,對於一個服務學生的網站,例如一般學校都會有的圖書館網站,如果跟廠商合作,放置了一個「購書」連結,那麼回饋金直接變成購書優惠,讓那些經過網站驗證的學生身分使用者,可以用訂單再折扣2~4%的金額,取得學習需要的特定書籍(以教科書、教師指定延伸閱讀的書本),那不是件兩全齊美的事嗎?

當然,得到的回應,跟預想的一樣,就是目前沒這種服務啦!

對於喜歡看書、買書的學生來說,書錢有可能是一筆龐大的花費,因為教科書本來就不便宜,加上授課老師或教科書上會推薦一些延伸閱讀的書,如果圖書館借不到書、排隊等太久、不想看盜版書,那每個學期要花在購書的金額肯定不小。記得念研究所時,曾經有一個學期,開學時買了幾本原文教科書、幾本相關課外讀物,加一加將近1/3的學費,那可是要用不少打工時數去換啊。

還記得有幾次跟著全班團體訂書,可是問到的價格,卻比我自己上網買還貴!

當然書商也是有苦衷的,畢竟一本書可能學生買了之後就會流傳好幾年,而且不少人還是用影印的,加上國內市場就是這麼小,就算賣貴一點說不定還是沒賺頭。

這真不是一個好現象,書愈來愈貴,最後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出去,作者也愈來愈不想寫需要耗費心力的書。難道,以後我們都只能靠著那些網路短文,還有從網路翻拍的新聞媒體,來擴充我們的視野和知識庫嗎?

在我開始邁入社會工作以後,要每個月維持買入一定數量的書已不是問題!但也經常想到,對許多貧苦弱勢人來說,買書可能是件相當奢侈的事。

每次有機會參觀別人的書房,我都會特別留意一下。有不少在經濟上較富有人,不僅擁有一個獨特品味的閱讀空間,整面牆的書櫃及滿桌的書報雜誌,都透露這個人平常的持續閱讀習慣。這真是M型社會的不公平,對於經濟富裕的人而言,書實在太廉價,只要花點零頭就能把別人辛苦的結晶買回來。

買書這件事,應該變得更有價值!把一本書買回來,不僅只是充實自己,在過程中應該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1. 認真挑本好書,對認真寫作的作者,給予一種實質的鼓勵,讓我們以後有更多好書可以看。
  2. 結帳的時候,順手捐出發票,讓弱勢團體多一分希望。
  3. 看完一本書,把好的內容與別人分享,讓有興趣的人也買一本。
其中第3點,走入網路時代,能創造的價值比過去多上許多。

網路,已經是一種人們很自然用來分享的管道,你可以分享在一間餐廳用餐的照片,炫耀自己的品味;但你也可以深度分享對一本書的見解,透過心靈的交流讓別人認識你的品味。

網路廣告,已經行之有年,別人看了你的推薦,買了一本書,產生的收益可以換算成回饋金。

對於有良好閱讀習慣、喜愛分享的人來說,有沒有這筆回饋金,對生活其實一點影響都沒有。

那麼,何不由通路商發起,把這些網路行銷創造的回饋金,變成「捐書」的公益活動呢?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往往只能把舊書、不再需要的書拿去捐贈,因為買新書來捐這件事要有錢人才辦得到!

但是對於書商來說,書的取得成本比大眾低得多,也許只要300元的回饋金,就能捐出一本原價450元的書。只要平台提供好的機制,讓回饋金透明化、捐書的記錄公開,如此一來,愈多人買書,就能幫助愈多真正買不起書的人。

舉例來說,《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贊助連結),價格是320元,以回饋金2%計算,每賣出一本產生6.4元回饋金,只要透過網友的推薦及分享,每賣出100本,產生的640元回饋金就可以由書商捐贈2本以上新書,也就是我們正在閱讀這本新書的時候,某些偏遠地區的弱勢團體,很快就能一起加入閱讀,而不必等待某個富商出錢、或幾年後變成舊書才能取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yhcode by lyhcode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