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改變未來生活的現在進行式,Facebook臉書效應

The Facebook Effect (中譯「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作者David Kirkpatrick是Fortune(財星)雜誌的資深編輯。

在台灣生活,你一定聽過「臉書」「Facebook」「非使不可」,因為它幾乎無所不在,成為你我iPhone、Android手機的一部份,更是許多人社交的一種重要管道。不管你願意或不願意,Facebook用盡各種方法,找出與你有一點點關連的人,你可能突然發現ㄧ位十年沒連絡的老同學,而且最近打算結婚成家,也可能發現兩個不同圈子的朋友原來也彼此認識。

不管你願意或不願意,不管你對隱私的看法如何,Facebook的影響力,早就已經侵入你的生活。

在這本書中,有一部份談論大家可能早已知道的Facebook故事,那些Zuckerberg的傳奇故事早就在「社群網戰」上映後,變得眾所皆知。但更重要的部份,是透過Facebook的發展,揭露我們未來生活的一種形態。

看完這本書,你也可以開始想像未來的生活會因為Facebook(或比它更好的類似服務),而帶來多少有趣的變化。
Facebook在這一波網路的發展中,找到一個不易被動搖的立足點,致力於發展「平台」。這個平台擁有一項寶貴的資產,稱為「社交圖譜(Social Graph)」。社交圖譜反映出真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性,比如A和B互相加入為好友,A被標記在C的相簿中,C曾經參與過B發起的活動,這些人際互動可以透過社交圖譜記錄。
Social Graph (來源為Google code labs)
六度分隔理論,嘗試證明平均只需要六個人,就可以聯繫兩個互相不認識的美國人。

社交生活本來就是人類的一項重要活動,每個人都無時無刻,都會透過各種方式,和別人建立起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只是我們的記憶以及能注意的人事物有限,在真實生活中,有許多關聯在建立後,就被我們自己給忽略,並隨著時間流逝。

資訊科技步步改變人類的社交方式,網路不僅僅是透過電子訊號傳輸把機器串聯起來,在使用電腦及網路的人們,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終端」。

因此我們生活的現代世界,除了在真實世界中繼續與其它人建立關聯,在虛擬世界中,不管有意無意,其實也不斷增加新的關聯。

Facebook從虛擬世界開始,把人們之間建立的關聯,透過資訊科技保存下來,讓你更容易看見,不容易消失,也難以抹除,形成一個龐大的社交網。即使你並不想參與,你還是可能透過別人,而置身其中。

圖譜(Graph)是一種資料的抽象呈現方式,通常用圓圈表示節點(node),連結兩個節點的線條,代表節點之間的關連。在社交圖譜中,節點代表的不僅有「人」,真實或虛擬的事物也都可以是一個節點,而連結就代表著「人」與其它「人」或「事物」的關係。

例如甲發起了一項旅遊活動,甲就是發起人,自然會跟這個活動產生關連,而甲和乙是朋友,之間本來就有關連。甲首先邀請乙參加活動,乙答應了,乙這時也跟活動建立起關連。而乙再邀請丙參加活動,原本甲不認識丙,但藉由參與相同活動的關聯,甲和丙已經有了關聯。

Facebook不僅存在虛擬世界,因為它連結的是在真實世界中的「人」「事」「物」,所以往真實世界拓展並非難事。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許多人手上的通訊裝置,可能就是一個Facebook的入口。

Facebook專注在發展一個平台,並盡可能擴展到各種裝置上。它帶來了新的經濟,在Facebook建立的平台上,每個人都有機會建立新的應用,運用它提供的社交圖譜為基礎,建立可以創造價值的新服務。

若有一天,Facebook完成了它的使命,那麼有沒有Facebook這個網站?你會不會上Facebook去貼照片?你和朋友是不是透過Facebook噓寒問暖?這些都不再重要。因為,它已經成為你每天生活的一部份。

就像你拿起手機看網路影片,你不會在意手機裡面的網路晶片怎麼運作?由哪家廠商製造?也不會關心TCP/IP(一種網際網路的通訊協定)怎麼幫你傳輸資料?怎麼確保資料傳送成功?

在Facebook真正成功後,你不需要在意有或沒有Facebook,因為它會是你生活中的一部份,即使你沒發現它的存在,也不需要知道它的存在。

或許,現在Facebook只是一個讓你和朋友更容易保持聯繫,更容易知道朋友最近再幹麻,更容易把相簿分享給朋友,更容易揪團辦活動的一個「網站」而已。

但未來,社交圖譜成為各種電子裝置的基本功能時,將會有無限可能的應用,想像一下!

你開始玩一套新的線上遊戲,你根本還沒來得及告訴朋友這款遊戲有多好玩,但你已經在遊戲中發現你的朋友也正在玩。而你的朋友在賣場尋找新遊戲軟體時,也因為你們正在玩這款遊戲,而推薦系統自動將這款遊戲顯示在最醒目的位置,你的朋友很清楚只要買了這款遊戲,就可以有許多已經認識的朋友可以一起同樂。

你和朋友在客廳,正要打開電視機,此時電視已經知道你們平時喜歡哪些類型的影片,知道你們正好要一起看電視,也知道其中一位朋友年紀小不能看限制級節目,因此在推薦影片清單的前三項,都是普遍級到輔導級,正好有你們之中多數人還沒看過,也是最近最想看的一部片。

由於你們選擇免費看影片,所以每二十分鐘,就要被迫看一分半鐘的廣告,但更巧的是,廣告內容正好是你們最近在談論的新產品,也是其中一位朋友已經決定最近要買。這段廣告知道你們已經瞭解產品內容,所以沒有太多浪費時間的介紹,而是依照你們的收入及平時消費方式,幫你計算好轉帳扣款及刷卡分期的不同方案,贈品剛好是你們最近都有興趣的一個小玩具。如果你想買,你不用打開錢包,只要拿起手機,完成幾個簡單的確認,明天宅配就會把產品送到你家。

你正準備出去渡假,但只知到要去花東,沒規劃好行程。但是當你打開汽車引擎之後,導航系統已經知道你要去哪個地區玩兩天一夜,而且還沒規劃旅遊行程。幾秒之後,畫面出現三個旅遊建議行程,系統知道你過去的喜好,知道你是帶家人,知道你不喜歡廉價品質差的旅館,但也知道你不可能花大錢去住高級飯店,價格合理品質佳而且朋友推薦過的民宿,才是讓你動心的選擇;不僅如此,系統還知道你和家人喜歡牛排,但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去吃;你平常喜歡散步當運動,老婆喜歡逛街,小孩很愛去玩具店,天氣冷的週末會去泡溫泉。最後,你選了方案二,因為那家民宿願意給曾住宿的顧客的朋友打九折,而且離鬧區不遠,只要散步就能去吃牛排,吃完還有時間逛街,剛好其中一條街開了不少家玩具店,到了九點,民宿送的闔家溫泉優惠券正巧派上用場。還沒抵達目的地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導航系統出現了一個訊息,你的朋友明天安排的行程正巧跟你在同一個地點。

然而,這一切的發展,並不一定如想像中的順利因為現實中;人們對於隱私的擔憂,是社群圖譜應用發展的一項問題,畢竟誰能保證這些追求商業利益的公司,一定能做到「Don't be evil」呢?


加入《Facebook臉書效應》的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thefacebookeffec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yhcode by lyhcode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