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

丟掉50樣東西,書籍篇

要把自己花錢買的東西,扔到資源回收箱,著實不是件簡單的事。

以下是《丟掉50樣東西,找回100分人生》的書籍介紹:

很多人因為放不下一切,只好放棄夢想。——曹蘭
「放」的快樂是很久的,「得」的快樂是一時的。——金惟純
看見美好未來的方式很多,但最簡單、最不求人,卻一直被遺忘的方法,就是:
丟東西!
我知道你一定不相信,但是,丟掉50樣東西,你想要的好事確實會發生。
20件很少穿的衣服,只算一樣,丟掉。
一直沒用完的洗髮精、N年沒打開的文件、勾起往事的紀念品、舊照片、甚至是msn的連絡人……都丟掉。
為什麼是「50樣」、而不是20樣、30樣?作者蓋兒‧布蘭克說,無論你丟棄的是曾經具有多重大意義的東西,你都得持續地丟,至少丟滿50樣。在這過程裡,你一次次檢視自己需要什麼、該拋開什麼,你將變得越來越能凝聚「勇氣」、越來越能明快的「做決定」,也越來越善於擺脫內心壓抑、自我設限的聲音。很多時候,你不學會放手,就沒辦法重新來過。

擁有很多東西,可以滿足自己的安全感;但隨著東西愈來愈多,佔去生活空間、害怕失去,反而成為生理及心理上的負擔。如果每天回到家,走進自己的房間,都有到漂亮民宿、飯店的感覺,就是一眼望去只有簡潔舒適的環境,而不是堆疊陳列許多雜物。

書籍就是一個很不容易處理的物品,在書店看到喜歡、需要的書,花錢把它買回家通常不是困難的事;但日子久等書櫃爆滿後,也沒有空間擺放新書櫃,開始在其他地方堆疊,就會造成生活空間的凌亂。而且把新買的書跟琳瑯滿目的舊書放在一起,也很容易忘記自己最近想閱讀的新書。

超過三年以上的舊書,我重新檢視一次,選擇留下或丟掉。

有一些書,我選擇留下來:

  1. 經典書籍,雖然看過之後就很少再翻,只要空間足夠就當作收藏。當然每個階段會認為是經典的書都不一樣,或許這次選擇留下,下一次就會覺得可以丟了。
  2. 談理論、概念的書,內容即使過了十年仍有參考價值。但如果已經過了十年,或許就要再思考是不是該丟。
  3. 對自己有紀念價值的書,在空間允許的情況,我留下了一些,例如小學第一次接觸QuickBasic語言的幾本書,雖然內容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但卻代表一些回憶。

有很多書,其實都該丟(拿去拍賣、樂捐或回收)了:

  1. 超過一年沒翻閱,想不到理由可以留下的書,也想不出以後什麼情況還會拿出來翻閱。
  2. 在學習階段需要的工具書,但已經過了該階段,學校的教科書大多是此類。
  3. 講解操作方法的書,可以當作是說明書,如果操作東西已經再也不會用,就可以丟了。
在這個原則下,我清掉了三箱書。

認真想過什麼東西該丟,什麼東西值得留下後,下次花錢買東西的時候,準備打開荷包的時候,就更容易想清楚該不該、值不值得買,而不會衝動行事,把不久後就用不到的東西給帶回家。

[書評] Brownfiel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n .NET (軟體構築美學)

Brownfiel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n .NET (軟體構築美學)

Kyle Baley and Donald Belcham
Foreword by David Laribee
April, 2010 | 416 pages
ISBN: 1933988711

Findbook找書 | 出版社連結 | 中文版譯者部落格

Table of Contents (中譯版)
第01章│認識棕地應用程式
第02章│棕地專案的版本控制
第03章│持續整合
第04章│自動化測試
第05章│軟體度量與程式碼分析
第06章│瑕疵管理
第07章│在專案中導入好的物件導向實務
第08章│應用程式的重新分層
第09章│鬆散一些:降低程式碼的依賴性
第10章│重整使用者介面
第11章│重構資料存取
第12章│管理系統外部的依賴
第13章│持續改善

作者借用土地管理的名詞 Brownfield 來稱呼「既有的、難以維護及改善」的軟體專案。許多人一踏進軟體開發的行業,就開始面臨這種專案,因為一般公司並不會將 Greenfield(剛開始起步) 的專案交給新人,通常是由維護、擴充既有的系統,延續使用前人已經訂好的架構,依樣畫葫蘆寫出新程式。

既有的系統發展到一定規模,通常已經有穩固的架構,而且也確實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又為何需要有一本專書來探討其中的問題?從 Brownfield 的定義來看就很清楚。

Brownfield狀態是一個條件,在某些法律排除和加法,不動產之內,擴展、再開發或者再用,其中可以由出現或危害物質、汙染物或者汙染物的潛力出現複雜化,也許包括石油碳氫化合物發行。 Brownfield狀態一般意味有對站點的用途或發展制約。
Brownfields 被摒棄或未充分利用的工業和商業設施,擴展或再開發由真正或被察覺的環境複雜化、汙穢。在市政規劃,brownfield土地 (或簡單地a brownfield)是土地早先使用為工業可以被低集中沾染的目的或某些商業用途有害廢料或汙染一旦清掃它,并且有潛力被重複利用。登陸更加嚴厲地沾染并且有有害廢料或汙染的高濃度,例如a Superfund 或有害廢料站點,不屬於brownfield分類。 [from WorldLingo]

軟體專案發展一段時間後,多數都會變成 Brownfield 狀態,且造成的原因通常都是無可避免。例如在出貨壓力下,程式開發時僅考慮怎麼做比較快完成,而不是採取比較好的設計方式;也可能是沒有清楚一致的架構,造成不同人寫的程式看起來像是來自不同專案;可能是架構師一開始就做了錯誤的決定,可能根本沒有 Pre-architecture 就開始寫程式;也可能在解決BUG時,因缺乏經驗或偷懶而加入了一些造成汙染的程式碼;軟體開發技術的改變很快,有時候軟體還沒到成熟的地步,使用的技術就已經顯得老態,開始翻新的時候,舊有技術的實作就變成了麻煩的來源。

由於許多主管只看重結果,也就是能達成時程規畫的產出,造成根本沒人在乎「好的設計」,或是在乎卻無法落實。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這麼做是合理的,因為「好的設計」可能造成一開始成本就過高、開發時間過長、無法達成客戶要求的時限。在現實的考量下,許多好的設計先被犧牲,以完成專案目標為優先,最後面臨軟體專案變成 Brownfield 狀態。

變成 Brownfield 狀態,並不是代表軟體專案已經無藥可救,通常這時軟體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也開始藉助這個軟體獲利,因此有更多資金可以投入改善。

如果拋棄 Brownfield 的軟體專案,讓這些已經在經驗中成長茁壯的團隊,重新啟動一個 Greenfield 專案,用更好的設計重新打造軟體不是更棒嘛?身處軟體開發的是非之地,我經常會有這種想法,但也一再驗證這樣做並不可行。

軟體重新由 Greenfield 狀態開始做起,剛開始可能很愉快,但之後還是會因為各種因素變成 Brownfield。而且過程還是要不斷面對既有醜陋惡劣的程式碼,因為發展到一定規模的 Brownfield 軟體專案,有太多商業邏輯的細節、特殊考量下的設計,被實作在程式碼中,雖然好的文件會有記載,但許多情況,看程式碼往往還是最清楚直接。既然還是要身陷泥濘中,翻修 Brownfield 的軟體,整體來說痛苦還是較輕一些。

這本書中各章節提供的方法,適合實際開發軟體的團隊成員,是開發大型軟體專案「必備」的各項 Know-how。在軟體還沒發展到一定規模前,現時營利的考量下,許多已知的更好做法派不上用場。但身為軟體開發人員,並不能因為這些方法目前用不上,就將它忽視,而必須儘早學習、謹記在心,在合適時機出現時,知道能夠採取什麼方法,並在開發過程中才能為自己留好後路,減少未來翻修時的痛苦。

良好的軟體整合開發環境,例如 Eclipse、Visual Studio .NET 等,已經開始具備現代軟體專案所需的功能,例如版本控制(Version Control)、重構(Refactoring)等,這本書是以 .NET 為例,操作實例也是以 Visual Studio .NET 為主,書中大部分的內容是與工具無關的觀念講解,所以也很適合其他開發工具、程式語言的讀者參考。

這本書很適合以下的讀者:
  1. 需要改善既有軟體專案
  2. 需要建置軟體專案環境、規畫軟體架構
  3. 想改善軟體專案的開發效率及品質
  4. 想避免開發「現在看起來很棒、但未來會變得很糟糕」的軟體
  5. 在軟體開發之路迷途,需要燈塔指引的旅客
  6. 在公車、火車上需要假裝認真看故事書的善男信女

2010年11月14日

樂趣,工作的原力 (四) 正確的投資規劃

談到投資,許多人往往聯想到基金、股票、黃金、外幣、不動產…,這些投資必然是讓財富累積更快、減少受通膨影響的方法。

對年輕的工作者來說,收入往往不高、存款通常有限,我們需要去關心經濟、瞭解正確的投資理財方式,但不必花太多心力在這些類型的投資上,因為報酬往往非常有限;比起開源節流的不二法門,進行上述的投資,只要做到比定存好一點、不要賠錢就好。

真正值得投資的項目…其實還有更多是值得投入時間心力。

投資閱讀。買幾本好書,花不了多少錢,用等車、搭車、休息、就寢前的時間看書,花不了多少時間。但這樣的投資卻對人生有長期的影響力,不斷影響我們是否能有足夠的知識解決問題,是否能在重要時刻做出正確判斷,是否能做出關鍵的抉擇,是否能保障辛苦賺來的錢不白白浪費、損失,是否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是否能升到更高的職位,是否能對這個世界有多一點點的瞭解,能否多靠知識賺錢而不是勞力。無形有形的好處,將一再驗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

投資嗜好,投己所好。用合理的花費,滿足自己的興趣、渴望,會對自己努力爭取的財富更有感覺,更能清楚自己什麼要更努力認真工作。適當滿足物慾,必須量力而為,當想要一樣東西卻買不起時,不應該過度支出,影響到基本的生活,而是要更認真工作,將所得用在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物上,這將能帶給自己對努力工作成果的一種肯定。選擇嗜好也很重要,因為攸關我們在投資嗜好之後,能不能獲得比滿足還要更多的東西,許多人在持續投資嗜好後,讓嗜好變成一種副業,甚至以嗜好為自己創業,都是非常不錯的投資報酬。

投資旅行,實踐行萬里路的精神。當背包客的花費有限,靠著平常持續鍛鍊的體力完成旅行,不必花費太多,甚至透過旅行體驗貧窮,更是成本相當低廉的一種投資。在完成幾趟旅行之後,我們往往能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拓展視野,認識更多人事物,對天地留下更深刻的情感,對大自然的力量有更高的景仰。甚至,我們能在旅途中,發現自己真正想做、卻從沒想過的事。

不管什麼投資都是要花費,而且是顧此失彼的,把付出去的每一分錢都當作是一種投資,並且勇於投資在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上,往往都能得到不錯的報酬。

發行股票的那家公司,幫你操作基金的經理人,如果對你的人生很重要,那你就該勇敢去投資它。但如果你還在花時間去找股價準備一飛沖天的公司,那就該仔細思考自己在賭局中有幾成把握。很多時候做正確的投資,只要多關心自己內心的渴望就可以辦到。

2010年11月12日

樂趣,工作的原力 (三) 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工作這件事,可以說是蘿蔔青菜各有所好,有人喜歡穩定,有人喜歡輕鬆,有人隨波逐流,也有人偏好冒險犯難。

什麼才是對的事(the right thing),實際上因人而異。但每個人都應該順從心中的渴望,才會真正從工作中得到快樂。

對於喜歡追求自我突破、人生目標永不設限的工作者,如果到了一個輕鬆安逸、穩定的,雖然在別人眼中可能是份好工作,但心中肯定會不斷有失落、空虛。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級來看,工作賺到的錢,能滿足生理、安全的基本需求;加薪仍留不住八零後、七年級生想換工作的現象,就是因為在時空背景下,年輕的工作者重視的不再是基本的需求,能否達成社交、尊重、自我實現需求,甚至Z理論提出的超越個人或靈性需求,才是許多年輕工作者考量的主要因素。

瞭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並認真思考、勇敢抉擇,才是讓工作變成享受,才能讓工作提供源源不絕的樂趣。但抉擇並非許多人採取的換工作,最近出現史上最高的跳槽潮開除老闆變成一種見怪不怪的事,這是在社會普遍觀念轉變所歷經的激烈變革,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過度的激進作為,往往只會讓自己成為犧牲者。

做對的事,並非草莽行事、逞匹夫之勇,而是要先充實自己,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常識,才能做出帶有獨特智慧、順從內心想法的抉擇。

該是改變的時候了,但先問問自己,準備好了嗎?

2010年11月11日

樂趣,工作的原力 (二) 打造熱血工作環境

現在的硬體價格低廉,高效能的電腦設備並不需要多高成本,依賴電腦的工作,一台配備i7處理器、8GB記憶體、2TB硬碟、27吋IPS螢幕(或22吋雙螢幕)及一組好用的鍵盤滑鼠,花費和工程師的一個月薪資差不多,但可以提供工作者1~2年內不會因為電腦慢吞吞而影響產能及心情。
Facebook
在玩樂的場所工作,誰在乎加班到半夜有沒有加班費?
Google
讓人醉心於工作的環境,一天當中能進入腦力時間(神馳狀態)的次數將大幅增加。
Google
可以隨時改變的隔間、座位排列方式,在公司內就可以「換個地方工作」。
Pronet Security
為什麼有些公司總能不斷創新?創意的工作環境總會讓人耳濡目染。
Group8 Studio
他們正在…工作?可以說是工作嗎? :XD
Group8 Studio
培養閱讀的嗜好,是讓工作者不斷自我提升的方法,而且成本非常低廉。只可惜,現實是,許多人在學校只為了考試科目而閱讀,開始就業以後更沒有時間享受閱讀了。
One & Co
「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完成目標吧!」這並不需要每天召集所有工作者重新催眠一次,凝聚團結一心的努力奮鬥,並不是開完會之後就各自回去做各自的,工作環境持續地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Predicta
大面積可以塗鴉的白板,往往紀錄著腦力激盪的結果,讓人不時想在上面加點什麼新的發想。
Dataserv
圖片來源:OfficeSnapshots

2010年11月10日

Macbuntu 讓 Ubuntu 10.10 輕鬆換上 Mac 佈景

玩Ubuntu桌面最有趣的事,莫過於有很高的調整彈性,可以打造個人獨特風格的桌面,也可以讓它變得很像其他作業系統 :XD

Macbuntu 是一個整合的安裝工具,只要裝好之後,桌面就會變得很 Mac。

下載後解壓縮執行 install.sh。
tar zxvf Macbuntu-10.10.tar.gz
cd Macbuntu-10.10
./install.sh


下載 Macbuntu

除了 Macbuntu 還有其他套件,可以讓 Ubuntu 桌面變得更漂亮,可以參考這篇教學文章

樂趣,工作的原力 (一) 工作其實是一種享受

天下雜誌的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在《閱讀救自己》一書中提到,他在威斯康辛大學任教,是一生中做了對的選擇(Do the right thing)。他的這份教書工作持續超過三十年之久,因為可以完全自由地從事教書、寫作、研究、演講、旅行。對高希均教授來說,探討經濟問題不是件工作,而是享受。

天下雜誌專訪廣告教父孫大偉「找到最愛,全力以赴」提到,找工作也要考慮興趣,興趣絕對是最忠實的,快樂不快樂,是很重要的。自己的一生,就像鞋子穿得舒不舒服,自己最清楚。

如果工作,能夠做你最喜愛的事情,那其實是一種享受。
lyhcode by lyhcode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