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來源:weary traveler (CC License) |
最近我對「Programmer」+「Traveler」這兩個 Term 的交集很感興趣,我認為「出走」對程式設計師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整天呆坐在電腦前面的程式設計師,創意和靈感很容易受到侷限。如此一來,就非常難創造能實際解決生活問題的軟體。
許多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往往都是業餘的運動愛好者,耗在戶外休閒的時間比在電腦前的時間更多;令人景仰的程式設計師,有更多是勇於冒險的旅行者,流浪早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十多年前曾讀過一本印象深刻的書,書名是《背著電腦,去歐洲流浪》,作者是劉燈,一位令人景仰的資訊遊俠---黑客;在那個行動上網和智慧型手機還在實驗室的年代,大四的他已經帶著筆電遊走歐洲。
本書作者是一位大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在去年夏天帶著一部筆記型電腦,到歐洲旅行了兩個月。從柏林到海德堡,布拉格到阿斯特丹,旅行中種種有趣的、值得記錄的事全部在電腦中,隨時隨地地進行跨國際的e-mail。
這個創新的做法賦予了「旅行」新的風味。而以這次旅行為藍本的《背著電腦,去歐洲流浪》則處處散發著歐洲城市特有的魅力和生命力。一位獨立、聰明、開朗、用功的大學生,懂得運用新科技,語言能力強,且能自己解決問題。他為所有渴望出走的人們編織了一個美麗又現代感十足的流浪夢。
「離開這裡,那就是我的目標。」
上 Google 搜尋一下「Programmer+Traveler」,結果發現一篇文章:
![]() |
How a world trip made a programmer’s career |
這篇文章又連結到「How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for a year.」,作者是 Alex MacCaw,去年曾分享過這位作者的報導,他是一名熟悉 Ruby/JavaScript 的程式設計師,寫過「JavaScript Web Applications」這本書(O'Reilly 出版)。他花了十個月時間遊歷世界,包括非洲、東南亞、澳洲、北美及南美洲的 17 個國家。
這段環遊世界的期間,他不僅拍攝許多精采的照片,同時也寫作了幾本電腦技術書籍、發表演說,貢獻一些開放原始碼自由軟體,創業、最後留在 Twitter 工作。在作者自己寫的這篇文章「Traveling, Writing and Programming」,有著關於他「旅行、寫作與程式設計」的故事。
雖然 Alex 的文章不像 Lonely Planet 有鉅細靡遺的旅遊指南,但是他帶來一則真實的故事,一位背包客,在旅行的同時依然從事最愛的程式設計工作。
我喜歡 Alex 的做法,因為對於一個熱血的程式設計師來說,三天沒有寫程式感覺就像三天沒吃飯一樣難受;如果離開舒適圈以後的生活,每天只有洗碗盤或摘水果,一定會非常想念寫程式的日子。所以,帶著筆電出走旅行,可能是在旅程中「解渴」的必要裝備。
所以出走對程式設計師來說,也許是一個好辦法,不僅可以自由地旅行,同時還能自由地寫程式。我不知道各位從事程式設計工作的朋友,有多久沒有享受「寫程式的自由」了?也許,你也該考慮展開一場遙遠的冒險之旅了。
a professional programmer is a tool like a compiler. he translates the UML-like requirements to text files, using tools to generate binary code. I am not a professional programmer, I need to design the tool, generate the code, and test it. : )
回覆刪除"design software, write code and test"... So, how could I named this career?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