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的新玩具,是不在計畫內的烏克麗麗(Ukulele),原本只是抱著害死貓的好奇心,想到晚餐附近的樂器行隨便逛,但是只看幾眼就被這酷似玩具吉他的樂器吸引。其實我很小就跟樂器絕緣,不管是電鋼琴、長笛或木吉他,最多都只是勉強學會一首小蜜蜂,接著就變成擺飾,最後通常因為覺得很佔位就送人或拍賣掉了。但是烏克麗麗迷你可愛、當擺飾不佔空間的優點,以及它討喜的音色,讓我又重新燃起學樂器的渴望。
Ukulele(烏克麗麗、四弦琴,也有人稱夏威夷木吉他),最早出現在1878年,由葡萄牙移民帶入夏威夷, Joao de Freitas 是讓烏克麗麗在夏威夷發揚的推手。(資料來源
Wikipedia)
只有四弦、樂譜較易懂,價格相對較便宜,普遍認為烏克麗麗比木吉他更容易入門。對於一般只想接觸音樂當興趣、想把樂器當休閒娛樂的玩具,這應該是C/P值很高的敗家好物。
烏克麗麗常見的四種尺寸:
- Soprano:21"(琴長21吋,約53公分,也稱為Standard)
- Concert:23"(琴長23吋,約58公分)
- Tenor:26"(琴長26吋,約66公分)
- Baritone:30"(琴長30吋,約76公分)
美國時代雜誌在去年的一篇
報導,談論關於烏克麗麗的流行成長,原因包括 YouTube 加速音樂影片的傳播,以及烏克麗麗本身便宜又歡樂的特性。這股熱潮在幾年前就已經燒到台灣,很多樂器行都將烏克麗麗擺在最醒目的位置,許多顧客一上門就要問烏克麗麗,身邊的不少朋友也去上課學烏克麗麗。
YouTube 可以找到標題「Ukulele weeps by Jake Shimabukuro」的一段影片,被稱為烏克麗麗神人的 Jake Shimabukuro,這段影片的點閱次數高達
一千萬次!
比較過不同價位的烏克麗麗,最後我選擇的是 LEHO 的 23" 烏克麗麗(LHC-MM-CE),這款可外接音箱、內建調音器,缺角造型和外觀很討喜。「LEHO」在夏威夷語是「貝殼」的意思,貝殼有著能聽見大海聲音的浪漫傳說。LEHO 的烏克麗麗從入門的3000元至專業等級的2萬多元都有,如果預算足夠,5000~8000元左右的型號對業餘來說就已經綽綽有餘。
接下來就看圖說故事啦 ; )
 |
不佔空間的樂器對小坪數毫窄來說很重要,烏克麗麗平常可以當擺飾 |
 |
LEHO 內建的調音器 |
 |
LEHO LOGO |
 |
缺角造型設計 |
 |
側邊的優雅弧線 |
 |
凸背設計讓聲音更響亮 |
 |
外接音箱的插座及電池座 |
 |
印有 LEHO LOGO 的原廠背袋 |
 |
烏克麗麗很怕摔,需要背袋內層加厚防護 |
 |
練習曲的主角背著木吉他去流浪很帥氣,但個人覺得背烏克麗麗比較實際 |
 |
外接音箱的連接線 |
thanks for sharin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