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信仰需要仰賴閱讀與思辨尋找真理

馬來西亞的旅行,我看見許多不同國家的伊斯蘭教徒,有身著黑衣或白袍其他國家旅客,也有包著彩色頭巾搭配牛仔褲的當地人。這個地方包容許多宗教;但伊斯蘭教是很明確的國教,很多地方都有清真寺,下午會聽到空氣中瀰漫禱告樂聲。

長年在台灣生活,對伊斯蘭教的刻板印象,從新聞、書刊或網路的片面報導而來。我想藉著一趟旅行,除了體驗自然風情,也到異地探訪不同的宗教及文化。

我感受到許多建築的不同,還有生活習慣的差異。例如在速食餐廳(如麥當X等),你會看到牆上貼著 HALAL 認證的標章;這是由阿拉許可的「清真認證食品」,如果少了認證就會讓許多人不願意買,但是產品只要通過阿拉認證,銷售到伊斯蘭國家就可以賣得很好


伊斯蘭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也很容易感受到。例如在繁華的首都吉隆坡,最精華的市中心仍有大片公園綠地(KLCC Park),即使遊客人來人往,地面、角落仍維持異常的乾淨。


當信仰在社會文化中,被多數人相信、落實之後,會形成一股潛移默化的力量。可以讓城市展現獨特的風貌,也可以讓群眾的生活有道德的準則。許多法律不易規範的細節,信仰卻能夠鉅細靡遺囊括。

如果信仰重要,那信仰從何而來就更加扮演關鍵角色。

我認為「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信仰來源。

我相信能夠流傳千古的經文,一定存有「道理」;可是如果從「讀經」變成「唸經」,只是口裡照著念,只是盡可能遵循別人告訴你的教條,那就很容易深陷一場立意良善的大騙局。

若要真正熟讀一篇文章,不僅要看每一字每一句,更要理解字裡行間的涵意,也要經過延伸閱讀,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查證,讓自己累積足夠的知識,最後能夠對這篇文章提出批判、回應,才是真正的讀進去、吸收。

若只是按照每一字、每一句不斷重複唸出來,即使唸了一百次、一千次,也只能算是熟悉這篇文章的朗誦,只能看到表象。

如果只是唸,而不讀;只是信,而不查證,很容易陷入騙局。因為語言的隔閡與限制,我們多數人無法接觸經文的原文,只看他人詮釋過的譯本。翻譯本來是讓思想可以更廣為流傳,沒有什麼不好;但如果詮釋的版本如果被加料,而信仰的人本身又只是照著唸,查證不能形成這個信仰共有的風氣,就等於人在尋求信仰真諦的路上被放了永遠無法突破的屏障。

Lesley Hazleton 在 TED 的一場演說中,談論有關她閱讀阿拉伯文版「古蘭經」。也許這和你、我,和我們周遭多數人的信仰比較無關,但也因此更容易以旁觀的角度,看待信仰的來源如果缺少真正的閱讀,將會發生什麼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yhcode by lyhcode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